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全國人大代表、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就減稅降費給汽車行業帶來的利好、新能源汽車發展、粵港澳大灣區等問題接受記者采訪。其中他提出想法認為大灣區將成智能新能源產業孵化器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
政府工作報告“驚喜滿滿”
曾慶洪用“驚喜滿滿”來形容自己聽到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減稅降費的心情。
減稅降費是《政府工作報告》的關鍵詞,除了普惠性、結構性的減稅降費措施,相應的改革政策也讓企業高質量發展前景更加明朗。
曾慶洪算了一筆賬,那怕只減3%的增值稅,以廣汽2017年600多億元的銷售額計算,僅這一項,就能減少二三十億元。
其實,作為先進制造業企業,2018年廣汽已經享受了高新技術降稅的政策紅利。今年,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拉動汽車消費,“總的來說,汽車市場的政策利好會促進汽車消費的進一步提升。”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》(草案)相關的消息傳出以來,具體細則就成為全球市場矚目的焦點。
曾慶洪肯定地說,該法案對擴大開放,促進投融資、外商投資,特別是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有著重要意義。具體到汽車產業領域的體現,一是股比開放,二是關稅下降。
他介紹,股比開放意味著更加深入的中外合作。中外合資中,外方和中方都會加大力度全心全意齊謀發展,是雙贏的過程,大家共同做大這塊蛋糕。例如,原來合資企業是我方完全導入外方技術,現在也能導入中方技術。尤其是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,“目前市場規模仍然較小,探索如何共享資源是非常重要的”。
另一方面,關稅下降則意味著更開放的市場。曾慶洪認為,關稅降低必定會影響到國內汽車產業,“主要影響高檔車,對中低檔車影響暫時不會太大”。他希望,消費者能從這些利好政策中獲得更大收益,同時,企業也要潛心研發技術,繼續提高工藝。
在驚喜之余,曾慶洪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,首先要通過減稅將終端消費簡化,使消費者能切實享受到優惠,進而拉動消費,實現良性循環。第二是在消費環節降低消費者的負擔,考慮適當減免消費稅和消費購置稅的重疊部分,并適當減免所得稅。
大灣區對實體經濟是極好機遇
在曾慶洪眼中,覆蓋5萬平方公里、7000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、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。2月18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,在曾慶洪看來,這一規劃,對廣汽集團、珠三角、乃至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都是非常好的機遇。
事實上,他已經有了具體打算:“我們在香港打算成立貿易中心,跟騰訊合作成立移動出行公司,現在廣州運行,未來將逐步推廣到珠三角、大灣區。”
這是取長補短的結果。廣汽傳祺目前已出口至16個國家,在香港成立公司有利于對外結算。
“大灣區對實體經濟,對廣汽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機遇,我們相信整個大灣區的建設能夠越來越快。”曾慶洪說,除了發展已有業務,激發合作創新也是大灣區帶來的可想象空間。“大灣區內這些城市發展各具特色,年輕人創新創業完全有理由加強合作,發揮各自優勢,形成大灣區的共享和協同。”曾慶洪介紹,新能源產業園里設立了創客區,并對接了配套商。作為新能源產業孵化器,廣汽希望吸納大灣區乃至全國、全球的年輕人投入智聯新能源車產業。
但在曾慶洪看來,大灣區還有不夠完善的方面——交通。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后,車輛進入依然有一定準入規定。他希望能像香港一樣,給用戶頒發臨時車牌,這樣對促進大灣區的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動互通更為有利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新能源汽車也得到了多次提及,從源頭的創新到消費市場優惠政策的繼續,都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了利好消息。
不過在曾慶洪看來,新能源汽車依靠政策支持和補貼并非長遠之計,更多的需要依靠市場,依靠消費者的選擇,補貼也需要落實到消費環節和基礎設施環節。
尤其是被消費者詬病的電池維修、更換費用高的問題,曾慶洪坦言,我國新能源車的電池成本還是過高,電池每多1度電,生產成本就要貴1300元左右。
同時,充電樁等基礎設施、儲能使用報廢電池等領域的標準還有待完善。“汽車工業是制造業的代表,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是智能化、電動化、共享化。”盡管還存在一些阻礙,但提及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力點,曾慶洪十分明確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盡管眼下共享汽車遭遇了一些非議和困難,但曾慶洪堅信,“汽車共享是完全可能實現的”。他告訴記者,希望借助大灣區完善的基礎設施實施智能駕駛,“廣汽集團愿意第一個嘗試”。
更多企業孵化器、眾創空間相關信息,敬請關注東科集團。
免責聲明:本文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,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請僅作參考。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
原標題:曾慶洪代表:大灣區將成智能新能源產業孵化器
來源:中青在線